爸爸在解放军总后勤学院学习三年-1953-1955.
妹妹1955年也出生在北京。
1956年爸爸回到原部队驻地-广东省揭阳县。
大弟弟在这里出生。我则进入部队干部幼儿园。
没有很多的记忆了,只记得我和小伙伴们玩的都是可以用来盖房子的木质松软,分量不很重的彩色大积木。
中午午睡,我睡不着,和小朋友悄悄的打闹。阿姨来查床,我们马上装睡。阿姨走了,我们又在床上闹起来。
小时候,可能是不经常见到爸爸,都是妈妈来接我。回家的路上,一看到有战士走过,只要是穿着军装,就追着喊“爸爸”。弄的妈妈满脸通红。
我那时肤色很白,妈妈感觉男孩子太白了不好,于是在家时经常带我在大院中嗮太阳。而同住一个大院另一个军官的女儿却皮肤黝黑,于是她妈妈就经常给她洗澡。奇怪的是,我怎么嗮都不黑,她却怎么洗也不白。后来双方爸妈在一起,说笑话时,还给我俩定了娃娃亲。
广东的天气很炎热,白天大街上少有行人。而一到晚上,天气凉爽一些,人们都走出家门,满街筒子趿拉扳(一种木质拖鞋)噪杂的声音。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。
1959年-6岁的我在部队幼儿园毕业。家里请了保姆照看我,还记的我喊她蔡妈。
同年,爸爸要转业了。组织征求爸爸的意见,可以去北京、上海工作。(那个年代进北京或上海工作似乎很容易)而爸爸出于对爷爷奶奶的照顾考虑,决定调来据原籍五常县最近的大城市-哈尔滨!
爸妈经过商量,决定先到湖南妈妈老家看望姥爷姥姥。于是我们全家五口,坐火车先到了湖南湘乡。妈妈当兵后,和家中少有联系,原因可能和姥爷的地主成分有关。
这次和姥爷姥姥见面,竟成为妈妈一生中之诀别。
我对姥爷姥姥没有留下什么印象,懂事后,看到他(她)们的照片,两位很陌生的老人。只是眼神中流露出可能是血缘才能体验到的一点亲切的感觉...
小学一年级,班主任老师是谁我忘了。三年级开学换了一个姓王的男老师接我班。王老师上课风趣幽默,还非常关心同学们,对每一个人都和蔼亲切。深受同学们的爱戴。没有多长时间,王老师病了,好像是很严重,再也不能给我们上课了。记得同学们集体去他家探望,由于房间很小,大家排队进屋看老师,看到躺在床上虚弱的老师,每个同学都哭成了泪人。 不久,后来一直带我..
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